保险作为重要的金融产品,与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然而,保险市场鱼龙混杂,消费者稍有不慎就可能陷入陷阱,蒙受经济损失。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贵州分公司赫章支公司通过几个典型案例,揭示保险消费中的常见风险,帮助您提高警惕,守护自身权益。
案例一:冒充客服,电信诈骗
张女士接到自称是保险公司客服的电话,称其保单存在异常,需要提供银行卡号、验证码等信息进行核实。张女士信以为真,按照对方指示操作后,发现自己银行卡内的钱被转走。
(一)风险提示
部分不法分子冒充保险公司工作人员,以“保单升级”“理赔退款”等名义,诱导消费者提供银行卡号、验证码等个人信息,实施诈骗。
(二)消费提示
不要轻易将身份证号、银行卡号、验证码等个人信息告知他人。接到自称保险公司工作人员的电话,要核实对方身份,可通过官方客服电话进行确认。
案例二:过度营销,捆绑销售
赵先生在4S店购买新车时,被销售人员强制要求购买指定保险公司的车险,否则无法享受购车优惠。赵先生无奈之下购买了该保险,但后来发现保费明显高于市场价。
(一)风险提示
部分商家利用自身优势地位,强制消费者购买指定保险产品,或捆绑销售其他产品,侵害消费者自主选择权。
(二)消费提示
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保险公司和保险产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制或变相强制消费者购买保险。遇到强制搭售行为,可向相关部门投诉举报。
以上案例只是保险消费风险的冰山一角,消费者在购买保险时还需擦亮眼睛,提高警惕。建议消费者选择正规渠道购买保险,仔细阅读保险条款,了解自身权利义务,并保留好相关凭证。如遇保险纠纷,可及时向保险公司投诉,或向当地保险行业协会、金融监督管理局寻求帮助,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